第477章陳群
關燈
小
中
大
第477章 陳群
張傑道:一封給陳群,穎川許縣人,原大漢太丘長陳寔之孫、大鴻臚陳紀之子。建安四年(199)陳紀去世,陳群就辭官回家守孝了。目前在穎川老家。
(陳群是古代中國制度發明的大牛人,九品中正制就是他發明的。後世朝代,官員的品級都是從這開始的。以前都是沒有品級的,官級大小按照俸祿多少石算的,比如郡守就二千石。而且陳群還是“魏律“的制定者。論語的義釋者。陳群歷仕曹操、曹丕、曹叡三代,以其突出的治世之才,竭忠盡職,為曹魏政權的禮制及其政治制度的建設,做出了突出的貢獻。)
九品中正制的關鍵環節。所謂中正,就是掌管對某一地區人物進行品評的負責人,也就是中正官。中正官又有大小之分,州設大中正官,掌管州中數郡人物之品評,各郡則另設小中正官。中正官最初由各郡長官推舉產生。晉以後,改由朝廷三公中的司徒選授。
這中正有點後世西方國家議會的意思。各官員要正中同意了才能任職,但中正自己又沒有任何行政權力。不得不佩服陳群這腦子想得夠遠的。
但九品中正制主是服務於,魏晉時期的門閥政治制度。也是漢代察舉制,到隋朝的科舉制的過度。
由於是門閥政治下的產物,最後搞得上品無寒門,下品無士族。普通百姓根本就沒有出頭之日。想做官更是難入登天。
張傑叫陳群來,當然不會搞九品中正制了,但是可以搞個九品官階制。
就像後世朝代一樣,比如,六部尚書,唐代是三品,明朝是正二品,清朝是從一品。一般縣令正七品。這樣比原來按俸祿劃分官職就好多了。
本來張傑是打算設三省六部制,但張傑也知道三省中的尚書省管六部,權力太大了,對皇權是極大威脅。可以說很多絕力比皇帝還大。
明朝初年仍以尚書省統六部,長官稱左右丞相。朱元璋洪武十三年,誅胡惟庸,廢丞相,撤銷中書省,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。至此,三省六部制的三省徹底廢止。朱元璋殺胡惟庸其根本原因就是想收回權力。因為丞相權力太大了。嚴重威脅到皇權。
宋代皇帝權力其實是很少的。但宋代有樞密院把控軍權。所有權臣到也不敢造反,加上宋代不殺士大夫,所以大臣還是感念皇恩,包丞敢對宋仁宗吐口水,仗的也就是這個。
這是歷史上絕無僅有的朝代。兩宋近四百年,就沒殺過幾個士大夫。在宋代只要考上文進士,等於拿到免死金牌。犯了事最多就是貶到外地當官。
而且奇怪的是,如果你的政冶對手整垮了你,就算皇帝要殺你,滿朝大臣,包括你的政冶對手,都會阻止皇帝殺你。這也是為什麽商鞅變法被五馬分屍,王安石變法失敗也就是換個地方做官。
到了清朝,基本延用明朝制度,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,極大的鞏固皇權。再加上軍機處。所以華夏歷史上皇權最強的朝代就是大清王朝。其實這要算是朱元璋廢掉三省的功勞。
張傑道:士元,你就寫,長文兄,大漢沒得救了。傑正在準備建國大業,然天下知兄之才者唯傑爾。九品制,“魏律“都等著長文兄來完善。望兄長早日來洛,共商大計!
主公,這就完了?龐統道。
完了,寫太多也沒必要,傑敢包證,只要陳群看到傑的信立馬就會趕來洛陽來。
還寫一封給陳琳。
張傑道:就寫孔璋兄,陽武一別數載。弟甚是想念。今傑有大事與兄商議,請孔璋兄速來洛陽。
主公,寫好了,請用印章。龐統道。
張傑笑道:這信不能用章,只能是簽名。傑簽名字就行了。隨後張傑寫上難看的名字。
來人,張傑喊道。
典韋進來道:什麽事?
哦!兄長,你派人去河北找陳琳。目前陳琳在河北。你讓人去先找審正南也行。正南應該知道陳琳在鄴城的。
諾!
還有,讓元福去一趟穎川許縣。把信給陳群,順便保護他來洛陽。請人要客氣點。如果一時找不到,就讓許縣縣令帶路。
諾!
新年初,蔣幹來到襄陽。宣詔,封劉琦“楚王“。
當劉琦接到天子詔書封為楚王,一時腦子有點蒙圈了。
劉琦對蔣幹道:子翼生先,陛下遠在成都。先生從洛陽而來,怎麽會是先生來傳詔呢?這詔書不會是矯詔吧?
蔣幹道:大王言重了,詔書乃是真的,上面蓋有傳國玉璽,幹豈敢假傳聖旨。
劉琦還是有點不信,但蔣幹是使者,他又不好得罪,只能叫來眾人商議。道:先生先回驛館休息。明日再請先生過來赴宴。
諾!
等蒯良,劉先,伊籍,蔡瑁等人到後。劉琦道:天子突然下詔封琦為楚王,諸位如何解釋?並且傳詔的是魏候張傑的帳下使者蔣幹。
眾人也覺得有點意外。劉先道:天子怎會下詔封楚王呢?不會是矯詔吧?
劉琦拿出詔書,道:這是詔書,上面有傳國玉璽,與天子印璽。
劉先打開詔書,仔細一看,道:印璽是真的。
只是這不是天子親筆。不過天子下詔一般都是黃門侍郎擬詔,天子加蓋印璽。
這麽說來詔書是真的,只是天子為何突然下詔封楚王呢?不應該啊?而且就算是天子下詔也應該是從成都而來。怎麽會是蔣幹呢?蔣幹可是在洛陽啊!
蒯良到是明白,這是怎麽回事了,這明顯就是張傑的矯詔,只不過是詔書上的玉璽早就準備好了而已。
伊籍道:也許是天子去成都前,張傑逼迫天子所詔。只不過現在才傳詔而已。
劉先道:張傑為何要這樣?這對他有什麽好處?
伊籍道:很簡單,張傑是打算自己稱王了。先封別人為王,最後再封自己,這樣就堵住了別人的嘴!我要是猜的不錯的話,張傑還會給孫權封王。
劉琦道:原來如此。只是高祖曾言非劉姓者稱王天下共誅之。張傑真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稱王?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張傑道:一封給陳群,穎川許縣人,原大漢太丘長陳寔之孫、大鴻臚陳紀之子。建安四年(199)陳紀去世,陳群就辭官回家守孝了。目前在穎川老家。
(陳群是古代中國制度發明的大牛人,九品中正制就是他發明的。後世朝代,官員的品級都是從這開始的。以前都是沒有品級的,官級大小按照俸祿多少石算的,比如郡守就二千石。而且陳群還是“魏律“的制定者。論語的義釋者。陳群歷仕曹操、曹丕、曹叡三代,以其突出的治世之才,竭忠盡職,為曹魏政權的禮制及其政治制度的建設,做出了突出的貢獻。)
九品中正制的關鍵環節。所謂中正,就是掌管對某一地區人物進行品評的負責人,也就是中正官。中正官又有大小之分,州設大中正官,掌管州中數郡人物之品評,各郡則另設小中正官。中正官最初由各郡長官推舉產生。晉以後,改由朝廷三公中的司徒選授。
這中正有點後世西方國家議會的意思。各官員要正中同意了才能任職,但中正自己又沒有任何行政權力。不得不佩服陳群這腦子想得夠遠的。
但九品中正制主是服務於,魏晉時期的門閥政治制度。也是漢代察舉制,到隋朝的科舉制的過度。
由於是門閥政治下的產物,最後搞得上品無寒門,下品無士族。普通百姓根本就沒有出頭之日。想做官更是難入登天。
張傑叫陳群來,當然不會搞九品中正制了,但是可以搞個九品官階制。
就像後世朝代一樣,比如,六部尚書,唐代是三品,明朝是正二品,清朝是從一品。一般縣令正七品。這樣比原來按俸祿劃分官職就好多了。
本來張傑是打算設三省六部制,但張傑也知道三省中的尚書省管六部,權力太大了,對皇權是極大威脅。可以說很多絕力比皇帝還大。
明朝初年仍以尚書省統六部,長官稱左右丞相。朱元璋洪武十三年,誅胡惟庸,廢丞相,撤銷中書省,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。至此,三省六部制的三省徹底廢止。朱元璋殺胡惟庸其根本原因就是想收回權力。因為丞相權力太大了。嚴重威脅到皇權。
宋代皇帝權力其實是很少的。但宋代有樞密院把控軍權。所有權臣到也不敢造反,加上宋代不殺士大夫,所以大臣還是感念皇恩,包丞敢對宋仁宗吐口水,仗的也就是這個。
這是歷史上絕無僅有的朝代。兩宋近四百年,就沒殺過幾個士大夫。在宋代只要考上文進士,等於拿到免死金牌。犯了事最多就是貶到外地當官。
而且奇怪的是,如果你的政冶對手整垮了你,就算皇帝要殺你,滿朝大臣,包括你的政冶對手,都會阻止皇帝殺你。這也是為什麽商鞅變法被五馬分屍,王安石變法失敗也就是換個地方做官。
到了清朝,基本延用明朝制度,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,極大的鞏固皇權。再加上軍機處。所以華夏歷史上皇權最強的朝代就是大清王朝。其實這要算是朱元璋廢掉三省的功勞。
張傑道:士元,你就寫,長文兄,大漢沒得救了。傑正在準備建國大業,然天下知兄之才者唯傑爾。九品制,“魏律“都等著長文兄來完善。望兄長早日來洛,共商大計!
主公,這就完了?龐統道。
完了,寫太多也沒必要,傑敢包證,只要陳群看到傑的信立馬就會趕來洛陽來。
還寫一封給陳琳。
張傑道:就寫孔璋兄,陽武一別數載。弟甚是想念。今傑有大事與兄商議,請孔璋兄速來洛陽。
主公,寫好了,請用印章。龐統道。
張傑笑道:這信不能用章,只能是簽名。傑簽名字就行了。隨後張傑寫上難看的名字。
來人,張傑喊道。
典韋進來道:什麽事?
哦!兄長,你派人去河北找陳琳。目前陳琳在河北。你讓人去先找審正南也行。正南應該知道陳琳在鄴城的。
諾!
還有,讓元福去一趟穎川許縣。把信給陳群,順便保護他來洛陽。請人要客氣點。如果一時找不到,就讓許縣縣令帶路。
諾!
新年初,蔣幹來到襄陽。宣詔,封劉琦“楚王“。
當劉琦接到天子詔書封為楚王,一時腦子有點蒙圈了。
劉琦對蔣幹道:子翼生先,陛下遠在成都。先生從洛陽而來,怎麽會是先生來傳詔呢?這詔書不會是矯詔吧?
蔣幹道:大王言重了,詔書乃是真的,上面蓋有傳國玉璽,幹豈敢假傳聖旨。
劉琦還是有點不信,但蔣幹是使者,他又不好得罪,只能叫來眾人商議。道:先生先回驛館休息。明日再請先生過來赴宴。
諾!
等蒯良,劉先,伊籍,蔡瑁等人到後。劉琦道:天子突然下詔封琦為楚王,諸位如何解釋?並且傳詔的是魏候張傑的帳下使者蔣幹。
眾人也覺得有點意外。劉先道:天子怎會下詔封楚王呢?不會是矯詔吧?
劉琦拿出詔書,道:這是詔書,上面有傳國玉璽,與天子印璽。
劉先打開詔書,仔細一看,道:印璽是真的。
只是這不是天子親筆。不過天子下詔一般都是黃門侍郎擬詔,天子加蓋印璽。
這麽說來詔書是真的,只是天子為何突然下詔封楚王呢?不應該啊?而且就算是天子下詔也應該是從成都而來。怎麽會是蔣幹呢?蔣幹可是在洛陽啊!
蒯良到是明白,這是怎麽回事了,這明顯就是張傑的矯詔,只不過是詔書上的玉璽早就準備好了而已。
伊籍道:也許是天子去成都前,張傑逼迫天子所詔。只不過現在才傳詔而已。
劉先道:張傑為何要這樣?這對他有什麽好處?
伊籍道:很簡單,張傑是打算自己稱王了。先封別人為王,最後再封自己,這樣就堵住了別人的嘴!我要是猜的不錯的話,張傑還會給孫權封王。
劉琦道:原來如此。只是高祖曾言非劉姓者稱王天下共誅之。張傑真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稱王?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